小说吧

第九章 何去何从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侯大勇再次到各大户、寺庙中去筹粮,好说歹说,连哄带骗半威胁,再加上出了一些军粮,又筹得三千多石粮食,虽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可有点总比没有好。

然后,郑州府出了告示,在各县设立了自愿的捐粮点,凡是能吃的能用的,均在捐赠范围之类。当时民众多信佛,大多愿意行善事积功德,捐粮还是比较踊跃。设立捐粮点十天后,各捐粮点总共收到捐赠粮食近二千石、还有钱币七百多贯,另外还捐有一些衣物、生活用品和蔬菜种子。

在唐代以来,户籍制度已很严密,侯大勇在沧州立下战功,获得刘三庄园后,就在沧州登记入户,成为大周朝正式一员,以前没有户口,只能算是黑户。

大周户籍主要包括户口、土地、赋役三项内容,规定三年一造。凡季年正月上旬,各县主管户籍的户曹官员,携带本县上两年所造的手实、计帐,到州府去造一州之籍,籍依乡、里次序逐户登记,每户以户主为首,记其姓名、年龄、性别、丁中、户等、身分,若有官勋;其次登记家庭成员(包括良、贱民);最后还登记当户应受田数、已受田数、未受田数。

造籍一式抄写三份,以乡为单位,粘接成卷。粘接处,骑缝写上某州某县某乡某里籍,州、县名上各盖州、县官印,以杜绝改换作弊。制作完成后,装潢一份送尚书省户部,两份存州、县籍坊(库)。造籍后三年内的人口滋生、死亡、没落、逃亡、新附及奴婢买卖而引起的变化,既要在每年一造的手实、计帐上登记,也要在下次造的新户籍上附注明白。

侯大勇为增强难民的归属感,命令凡在郑州分得荒地,或在郑州有营生的,都可入郑州户籍,并令各县户曹官员,加紧登记。难民流落郑州后,意外获得一份土地,还得到活命的粮食,大部分难民愿意留在郑州入户。如此一来,郑州竟多了九百多户,四千多人。

此举令泽州、潞州、晋州、沁州和代州等地官员十分不满,因为户部每年的考核中,人口增减是重要内容,当时劳动力不足,人口增加是地方官员的重要政绩,现在人口流失到了郑州,令这些地方官十分恼怒,于是想尽各种花样,伪造一些户口,以提高政绩。

侯大勇带着杜刚、陈猛等二十多中亲卫,从郑州出发,先后到了汜水、荥阳、密、新郑等县,视察难民安置工作。

侯大勇没有和各县打招呼,都是到了各县后,才去找来县令、县丞和县尉,一起到难民安置区,以免他们弄虚作假。走了几个县,总的来说还不错,粮食、种子和农具基本到位,虽说房屋大多是临时搭建,条件简陋,但基本生存条件已经具备。

九月天气,酷暑已过,秋高气爽,各处荒芜田地基本种上了各式农作物。

中国的粮食生产结构最先以粟稻为主,所谓“北粟南稻”,隋唐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是在北方的黄河流域,所以粟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zhan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格局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被打破。稻逐渐取代了粟在粮食供应中的地位,麦紧跟而上,与粟处于同等的地位。形成了稻粟麦三分天下的局面。

除了粮食外,各式蔬菜品种已很齐全。一路上,蔬菜种类之多,远远超出了侯大勇的想象,亲卫们叫得出名字的有矮黄、大白头、小白头、葱、大蒜、葫芦、冬瓜、山药、萝卜、鸡头菜等等,侯大勇只认得少数几种。

见难民安置情况良好,侯大勇心情越来越好,每遇到平坦大道,便和亲卫们一起赛马追逐,“风”好久没有这样畅快地跑过,把亲卫远远地扔在后面。

不知不觉,进入了中牟地面,荒地却渐渐多了起来,有些田土长满了野草,看到此景,侯大勇放慢了脚步。侯大勇记得,中牟有难民八百多人,三百多户,怎么还有这么多荒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唐:我爹是保镖头子 重铸山河 辽东百户,只手遮明 大宋的天空 拽妃:王爷别太狠 混在新宋当保安 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