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十八章 上任第一天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时间转眼来到正午,王凝之游玩了一个早晨,美景赏的也差不多了,丁春秋便请王凝之入了宴席。

别业的正厅,有丁氏子弟百余人,仆婢亦是一百多位,王凝之与丁异、丁元坐主位,丁春秋居王凝之左侧坐陪,其余分坐阶下。

宴上其乐融融,饮酒之后,谈玄之风更是兴盛,在众人的恭维尊敬下,直到下午一点,王凝之才出告辞离去。

在丁氏别业用完宴,王凝之便回到县衙,来到书房中处理乡里递上的尺牍(文书)和郡里下发的通知。

这些都是县里面的大事,小事一般都是主薄帮忙处理。

其实,王凝之今早与丁氏的丁春秋几人相处,可以感受到他们说话的真实不墨迹,固然有些缺点,但也算是一个性格相符的朋友了。

当然,这里面的一定有自己身居高位的原因。

若是个寒门,确是可能不太瞧得起,因为从他们谈话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严守士庶和平民之间身份的,这也是士族高高在上的局限性。

王凝之作为一个通读历史的现代人,他的优势实在太多。

如几百年后从北魏开始到唐朝,一定程度上维护农民阶级的均田制,再到后世的土地革命,只要制度没问题,就一定能得到广大农民支持。

政治体系更不用多说,后世大多都是实用的,如中央集权的内阁、军机处等等,东晋早已有三省制了。

从大势上看,均田地有利于巩固统治和中央集权制,对发展农业的作用极大。

但依照现有的制度,不实行土地革命,几百年后,一定会不可避免的名存实亡。

当下,王凝之不再想这么长远,放下手中书简,眺望了一下窗外,闭目休息了一会儿。

幽兰动作轻慢的倒了一盏茶,忽有一个前来小吏敲门,王凝之让他进来。

“告禀县令,衙外有人拜访,是钱唐朱氏和礼氏”

“请他们到偏厅来,罢了,我亲自迎接”

王凝之到县衙迎接了朱氏和礼氏的族长,请他们移步到偏厅,彻茶待之。

朱氏族长朱明江,今年已有六旬,原是钱唐七品县令,权顷一时,影响力一度超越钱唐丁氏。

礼氏族长礼培绪,四十多岁的年纪,曾仕吴郡,后来返乡,当上礼氏的族长。

室内,三人席地而坐,朱明江首先开口表明了用意,邀请王凝之到家坐客,礼培绪差不多也是这个想法。

总的意图和丁氏没有什么差别,王凝之既没有拒绝,也没有应下,表示日后会去坐客,眼下公务繁多,实在不能脱身。

送走了朱明江、礼培绪二人,又来了赵氏、钟氏及其余的士族和众寒门,王凝之见此,干脆闭门不见,他没有这么多空闲时间。

为了清楚的看到钱唐的农田情况和官吏作风,王凝之准备明日下乡考察,只派小吏告知了县丞、县尉、县相三人,其余者一概不知。

做完这些,王凝之又召集了一众衙役,钱唐县的衙役共有四十人,分四班,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成语这个形容,老弱病残。

不用想,都是靠关系进来的,战斗力估计还没拿着铁锹的农夫强,实在难以入眼。

将衙役们散了后,王凝之往家中写了一封书,急需部曲五十人,用作剿匪平乱,手里没兵下乡视察都不安全。

时间很快来到了晚上,书房中,王凝之喝了一口热腾腾的开水,思虑用哪些经济制度发展和稳固钱唐县。

首先政治制度暂时不能改变,经济制度应该围绕农业发展制定,争取提高商税占比,海贸眼下还不是可以关心的时候。

这是大体上的,细微一些,发展农业必不可少的就是农民和耕牛,这两个问题都好解决,如收养北方流民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小公爷 被赶出家门后,我考上了文武状元 玩转明末 极品假太监 拜占庭:从丝路杀出的骑砍佣兵 李钊的古代生活 红楼一梦雪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