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12节 (第5/7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制造,虽然有契丹献镔铁刀给大宋朝的记载,但必须注意到的是,辽国本身还接受从西域诸国进贡来的镔铁器物,正常情况下,确实却很难想像生产力低下的辽国自己能够生产镔铁。所以文献之记载问题并不难解释,其很可能是接受西域来的镔铁刀再转送部分给宋朝。

至于辽之国号问题基本可以认为是金人杜撰。四川南宾和湖北武昌产镔铁的说法也是孤证;而金朝云内州的青镔铁是否与镔铁一回事至今都还没弄清楚,也没有直接的实物证据;金人尚佩镔刀也是物以稀为贵,而那“金水总管造”刀是否为中原地区所造,根本不得而知。

元明清三朝,其实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镔铁制造明证。(限于篇幅,不再细谈。)

可以肯定的说,迄今为止,中国境内没有一例可以准确判断为镔铁产品的文物报道。

所以无论从文物考古资料还是文献资料来看,中国除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生产坩埚钢的可能外,中原汉人聚居区一直缺乏镔铁生产的可靠证据。中国自始至终没有大规模生产镔铁,一方面是中国自己的生铁——生铁脱碳钢的钢铁技术体系非常完善,而外来的坩埚冶炼高碳钢的工艺除了满足少量统治阶层内部人员的享乐外并未有多少实际用途,远不及生铁改善中国生产工具带来生产力的进步大;另一方面,从兵器角度来看镔铁刀固然为利器,但是在宋代以后逐渐产生的火器技术将军事技术的竞争从以前冷兵器时代吸引到火器技术上以后,也使中国丧失了进一步研究镔铁生产工艺技术的动力。元代虽然有西域各国的人士帮助中国生产镔铁,但是由于历史短暂,加之统治阶级的等级制度,没有汉人集团掌握这项技术的可能,终于导致了镔铁不能在中国中原地区生产且绝传的结果。

虽然如此,但是李曜看过他那做老师的祖父在大炼钢时代穷心尽血写成的炼钢心得和中国钢铁制造技术发展的思考随笔,知道中国在古代没有坚持发展这种“高精尖”钢铁,对于日后火器的发展其实也有巨大的阻碍,因此穿越过来之后,他就一直在琢磨发展高碳工具钢的事情。

至于这一批马刀,李曜说是镔铁,其实真有点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这批马刀的制造材料确实比以前的灌钢马刀质量更好,但绝对称不上镔铁。好在唐朝自吐蕃侵入西北以来,已经极少能得到产自印度、中亚的真正镔铁宝剑,因而这批马刀要说镔铁,也能忽悠不少人。

同重镔铁,价过白银!

李元审大吃一惊之后,立即对这批马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下便问:“李郎君,并帅果真命你送了五千柄镔铁马刀来潞州?啊,郎君勿恼,某并非质疑,只是听闻镔铁宝刃锋利无匹,乃是吹毛即断之神兵,未知李郎君可否不吝一观,解某心中疑惑?”

李曜心中嘿嘿一笑:“吾计售矣。”当下却不拿马刀,反而解下腰间佩剑,割下一小撮马尾,道:“壮武不妨走近一观。”

李元审此时对李曜已经没什么防备之心,一则是李曜自称李克用派来运送军械,这个事情基本没法仿冒,毕竟他只带着两百人,若要使诈,须知后院将不是耍的;二则李曜自称代北人士,口音也决然无误,这一点更让李元审放心,因为并帅麾下代北人乃是核心,李曜话里话外似乎跟李克用颇有关联,跟潞帅李克恭更似乎亲密异常,此地本是潞州地界,须知这等事情一问可知,李曜岂敢冒充?

于是李元审便打马上前到离李曜不过十步之处。李元审不是愣头青,十步虽然近,对方若是遽尔发难,自己难以讨好,然则他乃是后院将牙将,手底下岂能没有几分能耐?他自信在对方发难之前,自己的弓箭已经能将李曜射于马下。

李曜对李元审倒是真无什么为难之心,见他打马走近,当下便将佩剑反持,将那一撮马尾放置其上,轻轻一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们不止爱于微时 超級逃犯 赵原柳莎全文免费阅读小说 联姻禁欲疯批,清冷美人被强宠了 外婆是棵核桃树 就喜欢你不喜欢我的样子 大小姐人设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