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14节 (第5/6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朝的文治武功及其影响力,是完全配得上这个名声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唐朝又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就是前后反差巨大,它的耻辱与光荣,可谓是同样的出类拔萃。所以“盛唐”二字,并不能概括唐朝全貌,相反,这两个字造成了对唐朝历史的片面认识。

事实上,唐朝后一半的历史是耻辱的历史,只是唐朝的耻辱又与晋朝、宋朝这些朝代完全不一样。正所谓“夷狄之夺,晋宋是也;奸臣之篡,汉唐是也。”唐朝之耻,是来自于内乱,而且乱得空前绝后,没有哪个朝代的内乱能比得上唐朝。举个简单的例子,唐朝的首都长安,一共九次沦陷(当然严格来讲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但大体可以这么理解)。这个数字在历朝历代中可谓遥遥领先,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首都沦陷次数能达到唐朝的一半。所以仅从这个数字,就能看出唐朝的耻辱有多么严重。

然而在这九次首都沦陷中,有七次是藩镇导致的。但唐朝的内乱还远不止藩镇,此外还有宦官、朋党、佛教、仙丹,其每一项“指数”,在中国朝代中都差不多可以排在榜首,乃是名副其实的“五毒俱全”。

这样的话,问题就来了。在别的朝代,首都沦陷,等同于亡国丧钟,他们首都沦陷次数远低于唐朝的原因就是一旦沦陷,基本上就玩完了,别说收复京城东山再起,能暂时不死,苟延残喘多活几天就算很不错了。而唐朝这么一个“五毒俱全”的朝代,虽然首都一次次丢失,但居然还能一次次夺回,并且一坚挺就是一百五十年,更牛的是,这么糟糕的情况下,它对外能依旧保持相对的强势,这是为什么?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两个字:藩镇。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早在《新唐书》中就说“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常倚镇兵”。北宋人尹源也说:“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可惜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藩镇消极一面,忽略了藩镇其实也有积极的一面。赵匡胤就是其中代表,因而才采纳了赵普的建议,将“强干弱枝”作为一个基本国策,其实这么做未免矫枉过正。你把枝枝蔓蔓全给砍了,那么黑云压城之际,谁来给你遮风挡雨呢?所以大宋朝虽然不为藩镇头疼,但却被辽金蒙元折腾。

尹源就批评这种政策“可以施于无事时,镇中国,服豪杰心,苟戎夷侵轶,未必能取胜也。”然后对比了唐宋两朝“唐自中世以来,诸侯皆自募兵训练,出攻入守,上下一志,……故所至多有功。……外兵所习尚皆疆场战斗劳苦之事,死生之命制之于将,故勇,勇而使之战则多利。”而宋朝则是“内兵居京师,日享安逸,加之以赏赉,未尝服甲胄、荷戈戟,不知将帅号令之严,故骄,骄而劳之则怨,以之战则多钝……今之失,失于将太轻,而外兵不足以应敌。”所以,尹源建议朝廷,部分效仿唐朝“重边将之任,使专一军之事”。

尹源的话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唐朝首都屡次沦陷却还能坚挺一百五十年,为什么唐朝后期国力衰弱却依然能败吐蕃、复河湟、击南诏、定安南、驱回鹘。其原因,除了唐朝前期积攒的老本过于雄厚,一时半会挥霍不了之外,藩镇的存在的确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说唐朝之耻,是朝廷之耻,却未必是中国之耻。

可是在一般人眼里,“藩镇”俨然成了分裂割据的代名词,唐朝后期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就被简化为四个字:“藩镇之乱”,甚至于“名存实亡”。

就像用“盛唐”概括整个唐朝历史一样,这种看法也是片面的,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藩镇此物,绝非唐代独有,藩镇之乱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早在西汉,就有七国之乱;在东汉,有军阀混战;在西晋,有八王之乱;甚至于上溯到春秋战国,其实也都是藩镇之乱。可就是不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汴京小醫娘 反派她明明很强却过分沙雕 穿成小趴菜师叔祖后,我悟了 心靈如花般絢爛 熱搜!小奶團在綜藝直播成團寵了 你看书还是看我 诸神见我尽低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