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慢慢打出名头,实力越来越强,虽然年不到三十,已经做到一镇承宣镇抚的位置。
此时用他,一来可考较此人到底对自己这个被俘虏过的皇帝有多大的忠心,二来,也必定如同猛虎添翼,得到莫大的助力。
此人能力见识已成,纵是加以重任,也必定可以放心无事了。
唯一可虑的,便是岳飞个性太强,太过强硬刚直,他在政治上并不合格,却总是喜欢做出与他武将身份并不相符的举动。
岳飞之死,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之外,也是与赵构多年矛盾总爆发有关。绍兴七年,朝议以刘光世做战无能,要将刘光世部交给岳飞节制统率。然而枢密使张浚以为,岳飞部曲原就太多,不可增益其权,于是此议做罢。
岳飞闻讯大怒,不待朝廷允准,便自行回庐山守墓。
赵构下诏抚慰,只道:“卿前日奏陈轻率,朕实不怒卿,若怒卿,则必有行遣,太祖所谓犯吾法者,惟有剑耳。”
名为安慰,其实杀机已伏。
再加上北伐、手握二十二统制八十一将,雄兵十万建议皇帝立储等事,不但招致赵构猜忌不满,也不仅仅是秦桧要置岳飞于死,整个南宋的文官集团,对处死岳飞一事,并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就是因为岳飞太过强硬、刚直,清廉,又肯任用文人幕僚。
这一切的一切,太象一个军阀和成功的开国帝王,而不是忠心耿耿的武将。宋至立国,便以守内虚外为要务,虽不致于量中华物力以结外国欢好,但赵构是宁愿不要北方故土,也不能容忍家父亲和哥哥回来和他抢皇帝的人,更何况,一个武将家臣,有可能夺去他的赵宋江山!
如此一来,岳飞不死,何人当死?
赵桓每览史书,感叹赵构阴狠残酷的同时,却也明白,岳飞这样的个性和抱负,遇到赵构那样的帝王,其下场如此,已属必然。
而这个极有个性和能力的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帅才,如何在自己手中用好,却又不使他脱离掌握,成为赵桓使用岳飞最大的困扰和难题。
而此次临安兵变,也必定将成为赵桓使用岳飞的最好良机。
事若成,则君臣两利,从此可以大用重用岳飞,东南一地,几年之后就可确保进可攻,退可守。
想到这里,赵桓终下决心。稍一思忖过后,便向身边的小宦官令道:“传王用诚,薛强!”
这两人,一个是年轻的翰林学士,人品厚重可靠,一个是从龙卫士拔擢起来的年轻将军,一个二十出头,稍显老成,一个二十不到,机灵多变,一文一武,想必能够相辅相成。
薛强身为殿前班直的卫士首领,一传即到。这一年多来,种极等人,多被赵桓放到军中历练,种极已是吴玠帐下副下,此次收回潼关等地,虽未带兵厮杀,却身为前部锋将,大出风头,使得薛强大为眼红。
他到得赵桓身边,因为是带御器械,并没有解下佩刀,便是一手按刀,一边躬身向赵桓行了一礼。
看着薛强用探询的眼神看向自己,赵桓哑然失笑。这个少年侍卫,因为太过机灵,不免有些聪明外露,多嘴多事,这一年多被他放在身边一直捶打教训,却是长进了许多,不再毛躁。
他只是摆摆手,让薛强站过一边,并不与他先讲。
稍待片刻,那王用诚也匆忙赶来,一板一眼的跪下向赵桓行礼,然后便朗声问道:“陛下诏臣前来,有何吩咐?”
赵桓略一沉吟,便将令这二人前往泰州一事说了。
王用诚并不迟疑,立刻答道:“陛下命臣为宣诏使者,臣必定刻日就道,日夜不停,飞速赶往泰州,命岳飞起兵,剿灭逆贼。”
薛强却是道:“若那岳飞不奉诏,又当如何?”
王用诚接话道:“哪有此理?岳飞、杨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