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307章 为尔一言恕此城,不取建安下安市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来而不往非礼也。

高句丽人曾经厚颜无耻地,用假投降赢得多次战略优势,要想让他们知道言而有信,有所必为,有所不为的大国尊严,就必须给他们一点颜色。

李世民被白岩城戏弄以后,曾经大为光火,为了以儆效尤,李世民下了一个特别的命令:“得(白岩)城,当悉以人物赏战士。”

这是巨大的激励,城破之日,可以光明正大地抢钱抢粮抢女人。

君无戏言,将士打仗,在战场之上拼命,既是为了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同时,也要养家糊口而已。

现在白岩城主孙代音旧事重提,再次准备以城投降。

他诚恳地向李世民请求说:“(上次)奴愿降,城中有不从者。”,并且约定临阵抛弃武器,放弃抵抗。

投降似乎是可以接受的。

随着战争的深入,李世民已经有一种泥足深陷的感觉。

高句丽这个国家和民族,能屹立几百年不倒,并且成为东北亚的霸主,并非浪得虚名。

自己和整个李唐王朝,小瞧了这个对手。

要想真正征服高句丽,还需要全面改变进攻的策略和作战方式,更需要机遇,也需要时间。

在战场血与火的第一线,李世民准确把握了大唐和高句丽战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反馈到现实的战场,既然暂时不能全胜,那就必须妥协。

毫无疑问,招降为上。

李世民毕竟是优秀的政治家,他并不是嗜杀之人,于是,他同意了白岩城主的再次投降。

李世民告诫孙代音的心腹说:“必降者,宜建之城上。”

于是,孙代音临阵倒戈,白岩城不战而下。

李世绩有不同的意见。

他率领着数十个甲士,来到李世民的面前表达了抗议,“士卒所以争冒矢石,不顾其死者,贪虏获耳。今城垂拔,奈何更受其降,孤战士之心。”

李世民自知理亏,如果皇帝言而无信,传播开来,这军队就不好带,仗也难打了。

但他展示了大唐皇帝的灵活性和包容力。

李世民当机立断,赶快下马,对着李世绩诚恳地说:“将军所言是也。然纵兵杀人,而虏其妻孥,朕所不忍。将军麾下有功者,朕以库物赏之,庶因将军赎此一城。”

于是,皆大欢喜。

在受降仪式上,李世民展示了中原王朝有教无类的大度和包容,对于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赏赐财物,让其安度晚年。

而对于附近城池之中,过来相助白岩城守城的士兵,李世民也展示了仁君之风,让他们随自己的意愿,或走或留,甚至于给他们盘缠让他们上路。

但有一支军队的处理,却与众不同。

他们是加尸城的七百戍卒,奉盖苏文的命令守盖牟城,但按照惯例,他们的妻子儿女被盖苏文留作人质。

他们有感于李世民的仁义之风,请求随军报效唐朝。

李世民表示了明确的拒绝,他设身处地说:“汝家皆在加尸(城),汝为我战,莫离支(盖苏文)必杀汝妻子,得一人之力而灭一家,吾不忍也。”

最终,李世民赐给他们衣食,让他们回归加尸城。

但这种仁义大度的君子行为,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在中国有效,却并不一定适合在高句丽的作战。

因为他们已经被盖苏文深度捆绑,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所以,很多被放回的战士转眼又成为另一个山城的生力干将,但唐军远来征伐,后勤粮食供应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可能供养这么多俘虏,同时,也没有足够的场地和人手去就地关押这些俘虏。

也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季汉史录 大周一品败家子 水浒:李世民一统江山 大明:开局被老六曝光了穿越身份 腹黑王爷,要不得! 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兴亡云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