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永宣盛世(2)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虽然明仁宗朱高炽有意将京师迁回南京,并准备开始实施定且把bJ所有政府部门为行在,但是他在实施这一行动前死去,迁都南京计划因而搁浅。

明宣宗朱瞻基并未参与其父的迁都南京计划,其政策不偏向北方。这样,bJ依然是京师,南京又成了辅助性的都城。

改革吏治

明太祖时,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所以皇帝需非常劳心。明成祖时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这个内阁制度后来被西方国家所效仿,一直延续到21世纪。

朱棣死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了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夏原吉、蹇义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使他们在位期间(1424—1435)成为明代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代。

明仁宗通过改组内阁,授予他的某些心腹顾问显贵的品位,以着名的翰林学士和干练的官员充实行政官署,来开始他组织新政府的工作。在他新任命的官员中,许多人在他在南京或bJ摄政时已经为他效劳,有的人在他与明成祖有分歧时支持过他,为此受到了惩处。

严格用官

仁宣时期改革科举取士法,严格任用和考察官吏制度,严厉控制宦官,打击贪官污吏,使吏治清廉。在用人制度上,也改变了前朝偏重进士,排斥吏员的现象,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同时从明仁宗始,设立巡抚制,以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督察。通过一系列打击整肃,贪赃行贿现象逐渐减少。赵翼《廿二史劄记》称:“故为守令者,无不洁己爱民,耳公于清议。”

明宣宗有几句名言,一句是“省事不如省官”。某巡抚要求在杭嘉湖地区增设一名专门管理粮政的布政使司官员。明宣宗认为国家的赋税有常额,不能养冗官,驳回了他的要求。还有一句是“安民为福”。因某工部尚书建议修建山西圆果寺的佛塔,好为国家求福,而朱瞻基认为百姓安定就是国家的福气,用不着借修佛塔来“求福”,故斥责了他。

经济

永乐时期

永宣盛世的出现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明成祖朱棣生于乱世,深知以农为本的道理,也深知农事之艰难。他重视农业,注重民情,兴修水利。

明成祖对各地方官吏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须深入了解民情,随时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永乐十年(1412),朱棣命令入朝觐见的地方官吏五百余人各自陈述当地的民情,还规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者勿问”。之后,他宣布:“谕户部,凡郡县有司及朝使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治。”即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观察员,如果看到民间疾苦而不实报的,要逮捕法办。对民间发生了灾情,地方上要及时赈济,做到“水旱朝告夕振,无有雍塞”。永乐十三年(1415),明成祖重新疏通了大运河,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洪熙时期

明仁宗即位后积极推行与民休息政策。他最关心的是他父亲耗费巨大的种种计划所引起的黎民百姓的财政困境。他在短暂的统治时期,颁布了几道诏令,取消皇帝征用木材和金银等商品的做法,代之以一种公平购买的制度。明仁宗还免除受自然灾害的人的田赋,并供给他们免费粮食和其他救济物品。他告谕户部说:“农者生民食衣之原,耕耘收获,不可失时。自今一切不急之役,有当用人力者,皆候农隙,前代盖有不恤农事而以谣役妨耕作召乱亡者矣。不可不谨。”

明仁宗特别苦恼的是人民的频繁逃亡,这种情况是农民无力付税和应付各种征用引起的。洪熙元年(1425)二月,明仁宗专门颁布一份诏令,要逃亡者重返故里,答应免除他们所欠的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上古神兽狮兄 西游后传之悟空古神 重生农女:种田暴富,马甲无数 姑娘别怕,我是好人 史上最牛超级网盘 世界RPG之大穿越 创世纪星传之星帝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