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解。早前虽然同朝为官,但二者素无交集,一个是储备内阁辅臣的翰林院掌院学士,清贵无比;一个是最无存在感的礼部郎中,无权无势。不过,资哲也说了,能一直呆在礼部这清水衙门的官员,要么是清介忠耿无欲无求,要么是才具不名混吃等死,周伯通既然能外放一省督学,许是前者的可能性多些。只要他在外放任上不出差错,哪怕表现的中规中矩,一旦回京也必会升迁。
顺此思路,也大抵能估摸到周督学的文风,院试时当将文章写得辞藻华丽、笔法铺张些更能入其法眼。
这倒算不上舞弊,揣摩主考官心思并写出迎合其喜好文章,也算是应试的重要环节,一如考前压题。但首先你得能写出高人一筹的文章来,否则一切免提。
关于此次院试,冯过颇有信心。或者说,是本尊“卧薪尝胆”数年,经书文章着实学的不错,即便在学霸云集的信江书院亦是佼佼者,否则资哲也不可能对他青睐有加。
大概是资哲在书信中特意说了说冯过这位得意门生,辛弃疾对其观感不赖,遂考校一二。
“冯小友治何本经?”
“回前辈,是《礼记》。”
辛弃疾微微颔首,意似嘉许。
其时会试阅卷官共为二十房,翰林十二人,科部各四人,分《诗经》、《易经》房五,《书经》四,《春秋》、《礼记》各三。
看出什么来了么?《春秋》与《礼记》房官是最少的,也就是说以这二者为本经的考生最少。为何?盖因此二经内容更为繁多,更为难学。
至于何为本经,在此亦赘言一二。
孩童启蒙读物用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自勿需多说,之后大概七、八岁时再读“四书”。
首先学习的是四书中的《大学》《中庸》,为小孩子建设基础的三观,老师讲完后就要靠学生自己温习这些书,能够穿插背诵并有一定理解后,就可以开始学习四书中的《论语》《孟子》,建立深层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完了四书接下来就轮到传说中的五经登场了。五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都是非常有名的书。
在科举中,考生还会在五经中选择一本作为自己的本经,深入去研究。比如把《礼记》作为自己的本经的人很有可能把《仪礼》和《周礼》都研读透彻,而专注于《春秋》的考生除了《左传》这本必须学习的书,还会研究《公羊传》和《谷梁传》。
在四书五经这种儒家经典的经学之外,还有子学和史学需要那些立志走向更高点的读书人去读。
子学的话,像是《老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道家、法家经典。
史学的书籍就更多了,最勉强你也要把《史记》读懂!和其他读书人聊天的时候说起《史记》中的典故你要明白出自哪里吧!更别说《史记》只是二十四史之一,还有一大堆史书等着你呢!
是以,皓首童生真非新鲜事,想要考中进士又何止是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捋了捊须,辛弃疾问:“不以规矩,请破之。”
题目选自《孟子·离娄上》,原文为:“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想了想,冯过答道:“规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与巧矣。”
他以“明”与“巧”二字联系题目,便算是成功破题。
辛弃疾点点头,赞了声“善”。
八股文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只要熟练的掌握了固定格式,就能作文。难的是,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