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公元前571年,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家老子出生了。
《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着书。”於是老子乃着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的生平记载不多,不过其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道德经》分为德经和道经两部分。
德经主要讲人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道经主要讲自然之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人性是自然本性,不分善恶的。人性的善恶的都是人为定义的,“善之与恶,相去若何?”“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人为定义的善恶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时空不同,善恶的标准也不同。善恶甚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老子认为人性既然是自然本性,就应该顺应自然,不应该过多的干涉,所以老子的治国思想是无为而治“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认为引起社会混乱的原因就是统治者“有为”才导致的。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除此之外,老子也重视教育,老子的教育思想是“行不言之教”。
老子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世人对老子的评价一直很高,其思想也被各家学派所认可。
儒家创始人孔子就形容老子像龙,不过因为他提出“绝仁弃义”,与儒家的注重仁义相悖,所以后世儒家学者也会反驳他,比如韩愈在《原道》里写到,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后世对《道德经》的注解也很多,道家的学派,比如庄子、列子、杨朱学派、鬼谷一派、名法家等,几乎都建立在《道德经》的理论基础上,一些儒家学者也对《道德经》做过注解,法家大成者韩非子也写了《解老》《喻老》。
天下之败德者,莫甚于博。我也意识到赌博让我败坏道德,所以我才想起看《道德经》,想修复道德。当我看到“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时,我觉得自己没救了。后来又看到“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我又觉得可能还有救,只要找到了无名之朴,也就是道,我就能戒赌了。可是道,该怎么去寻找呢?《道德经》写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