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是臭美,他说理发是在城里最好的理发店花了几百块理的,我听了很惊讶,因为我理发也就几块钱而已。
他给我说起互联网,qq号,以及他最爱玩的传奇,他还给我说他和同学熬夜弄到了屠龙刀,卖了好几千块。那时候我那知道很吃惊,觉得几千块是巨款了。经常给我讲述上个学校的风流趣事儿,他说他在学校如何受欢迎,在学校的文学社多风光。我很羡慕他能有这样潇洒自由的校园生活,他活成了我想要的样子。
同学间都喜欢叫绰号,感觉互相叫绰号更加亲切,有些绰号好朋友之间才能叫,相当于宣示一种主权。当然,也有些绰号,是不怀好意的。随着我和宋维关系越来越好,为了拉近两人的关系,表现自己的地位,所以给维取了一个外号“维斯”。为什么取这个外号呢?记得课本中有一篇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总是叫别人这厮,所以我叫他“维斯”,就是宋维你这小子的意思,宋维估计以为我是以“断臂的维纳斯”来夸赞他的酷帅,所以乐呵呵的接受了这个称呼。维斯平时课外时间除了吹牛耍帅之外,基本都在看小说,由于他住校,所以有时候也会让我去学校外的书店租小说,如果有新书出来,他也会让我去书店询问是否上架,他时常给我介绍《萌芽》杂志,一些新锐作家,比如郭敬明、韩寒、安妮宝贝。他给我形容,看了郭敬明的小说能忧郁三天,但是看了安妮宝贝的书,则是会压抑三个月,沉浸在那些忧郁中,无法自拔。他时常在我身边念叨一些他背的句子,比如“我落日般的忧伤就像惆怅的飞鸟,惆怅的飞鸟飞成我落日般的忧伤。”,然后仰头45度露出忧郁的表情。那时候,并没有接触到这方面作品,这些句子对于词汇量匮乏的我,无疑是觉得很好的,加上维斯努力表现出来的忧伤,让我也对这些文学作品也产生了兴趣。
不过当时并没有机会去接触这些作品,后来网络上有人把这些作品归类为伤痕文学。后来有机会看了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不过时间有些久远,也不记得里面的“伤痕”了,不过还依稀觉得郭敬明的文笔好。也看了韩寒的《三重门》,有一丝共鸣,但是不多,既没有表达出我的烦恼,也没有得到我想要的能够解决烦恼的答案。
真正让我产生共鸣,感受到伤痕的,是在高中课外选读上的一篇文章,莫言的《枯河》,那时候他还没获得诺贝尔奖,但是这篇《枯河》却影响了我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的风景和人物都被描写得那样的冰冷无情,所传递出的悲伤与绝望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是走读生,每天下午六点放学后,就要回家吃饭,回家吃过晚饭后,有时候会在家里躺着看看电视,有时候只是无聊的躺在床上。等到快七点的时候,再慢悠悠的返回学校。我比较会掐时间,所以回到学校的时候,基本也到了晚读时间,学生大多都已经回到了教室里开始准备晚读。从校门到教学楼要经过学校的大操场,这时候除了像我一样姗姗来迟的走读生和一些教职工以外,基本都空无一人,空旷的操场上偶尔会看到夕阳,夕阳总让我想到《枯河》里边慢慢流逝的生命,感觉自己的生命又少了一天,心中充满了惆怅,回到教室,我就开始大声朗读,我的英语发音并不标准。但是我依然要大声朗读,与其说是朗读,更像一种呐喊,希望靠着呐喊驱逐心中的恐惧和惆怅,希望在朗读声中忘记生活上的烦恼。晚读时间一般就半个小时,之后就是安静的晚自习。偶有噪声,不过很快会被纪律委员“镇压”。安静的时候,心中的惆怅又会袭来。经常想起我小时候住院时经常偷看的骷髅模型,经常想起我去世已埋入黄土的爷爷,会去想那个生病的失去手足的小伙伴,他生病时一个人卧病在床,用手把自己坏掉的脚一块块的抠掉,那是多么可怕绝望的事情。想起我妹出车祸被许多人旁观抛弃,在路边等死时绝望的心情。生命如此的短暂而又脆弱,如果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