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例子就是……
曾秉正,
他是朱元璋时期的通政使。他的发家,也是因为自己清正廉洁,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做了高官。
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曾秉正跟他的名字一样,绝对的刚直正派,经常向朱元璋直言不讳地进谏。
皇上也是人,也有不耐烦的时候。终于有一天,曾秉正的逆耳忠言惹恼了朱元璋,被朱元璋革职了。
曾秉正是江西人,丢了饭碗后,只好灰溜溜地从京城回老家。
问题来了,他没有路费!
堂堂正三品的京官,一直奉公守法,没有其他灰色收入,依靠微薄的工资,仅仅能维持日常生活,不挨饿挨冻而已,没有任何结余。
现在,突然要赶远路,没有多余银子。怎么办?曾秉正将目光看向了年仅4岁的小女儿……
不知道他把小女儿卖给了谁,是卖做婢女了,还是做了童养媳,甚至被卖到了窑子里。
也不知道他当时的心情如何,不过……看着粉雕玉琢的亲生骨肉,哭得撕心裂肺,像个货物一样被拉扯走,他肯定是高兴不起来吧……
谁也没想到,曾秉正的厄运还不止于此。
朱元璋听到此事后,他盛怒,不仅没有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官员过于苛刻,发的工资太低,还迁怒于曾秉正,叫人把他阉割掉了。
史书记载,曾秉正受到了宫刑之后,“不知所终”。
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说法。
大明刚刚建国,国家的经济实力没有那么雄厚。
只能给官员这么高的工资。
而这样的工资,也足够官员们养家了。
你们要是再贪,就怨不得我了。
可事实上,国家的情况真是这样子的吗?
……
显然不是。
虽然,朱元璋给普通官员的俸禄标准有些“苛刻”,但是对另一群人却十分大方。
首先是功臣群体。
为朱元璋打江山的那批元老几乎都得到了优待,他们在朝廷中身居高位,待遇更是远远高于普通官员。韩国公李善长的俸禄是每年4000石;中山侯汤和的俸禄是1500石,之后涨到3000石;建国后,大将蓝玉因为战功,俸禄被提到3000石。
而且对于这些功臣名将来说,俸禄只是收入的一部分。
他们还有大量的福利收入:立功之后的奖金、皇帝赏赐的府宅、封田(多在富庶之地)。
这些收入加起来已经不菲,更不用说有些人还会依仗身份,“强占官民山场、湖泊、茶园”,获得更多的“非法”收入。
(最开始,朱元璋甚至对这些情况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在朱元璋的分配体系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朱元璋的子嗣们。
朱元璋开国后,制定了藩王政策,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各地,每年从国库给他们拨钱拨物,作为供养。
藩王在封地不用交税,还能领取高额的俸禄,据说年薪能达到上万石。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获得大量的物资支持:牛马、布匹、茶叶等。另外,藩王的后代也由朝廷供养,多生一个孩子,就多一份俸禄。生孩子也能赚钱,于是这些宗室“莫不广收妾媵,以图则百斯男(多生儿子)”。
有比较才有高下之分。朱元璋抠门儿吗?对此,受到“厚待”的宗室贵族和受到“苛待”的官员一定会有不同的回答。
本以为朱元璋时代的低工资只是暂时的,随着经济好转、国力提升,提高待遇也会势在必行。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随着洪武二十年制定的禄制成为定制,洪武时期竟然成了有明一朝工资水平最高的一段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