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看完这几锭墨,赵盼儿看着旁边放着几个印章,随手拿起看了起来。
这方玉印刻的是“张泽之印”,用的是官方楷体所刻,且刻的是名,这是正印。
这方玛瑙印刻的是“张氏居正”,乃是私印,玛瑙的质地非常硬,是诸印材中最难镌刻的一种材料,刻成之文又显得锋芒尽露,缺乏温雅之气。但用来刻张郎习前朝薛曜所创的瘦金体再好不过,这方印章应该是张郎自己篆刻的。
毕竟这种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书体,是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的。
听说书人讲,张郎九岁习薛曜书时创了瘦金体,当时其师惊为天人。但以其字未至化境,达不到笔法追劲,意度天成的境界,流传出去只会惹人耻笑,就让其每日练字四个时辰,日日不怠,寒来暑往整整六个春秋。
什么?你说张大才子小小年纪怎么坚持下来的,且不说他小小年纪就有这般天纵之才,必定苦学不缀。其师岳麓书院山长周式,那可是从战乱之中走出来的读书人,据说其身高八尺,可是臂上能走马的人物。
就连岳麓书院的洗砚池,都被染成了墨汁,用笔沾之即可书写。
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三年前,张泽以十五岁之龄入京,此书法一出,满朝皆惊。
当时的文坛大家、清流一派的半壁江山齐牧赞道:“仅凭此书,张泽之名,足可列于史上书家之林。”
后来文人墨客习其书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
这方印章篆刻的字体如此之妙,以玛瑙之材还能做到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定是张郎所作,也只有这样的人物才值得自己托付一生。想到这里,赵盼儿甜甜一笑,放下了印章。
这个是“小李白张泽印”,这是张郎从京中最早传出的名号。这个是“云中鹤印”;这个是“张善谑印”,张郎自己的外号,空谷白驹——张善谑,没想到张郎还刻了章…………
等等,云中鹤,赵盼儿愣了下,连忙再拿过来看,这方竹根印坚细无裂纹,两节间距适宜,根节又呈规则性分布,非常美观,足供珍玩;可这上面明明白白的刻着“云中鹤印”四个小篆。
赵盼儿还不放心,起身去从旁边用火盆熥书的孙三娘手里,把《一千零一夜》和《金.瓶.梅》拿来,仔细对比,书上作者留印的“云中鹤印”和这方印章上的字迹一模一样。
发现这样的井田大蜜蜜…额…惊天大秘密,赵盼儿不知为何有了个邪恶的想法:张大才子,你也不想……
赵盼儿摇了摇头,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甩出脑海。不行,怎么能这样做呢?这和趁人之危有什么区别?
旁边跟过来的孙三娘看着赵盼儿摇头的样子十分奇怪,“盼儿,你这是怎么了?”
“没事,发现了一点小东西。”赵盼儿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下意识的替张泽遮掩了起来。
说着赵盼儿把两本书还给孙三娘,让他继续熥书。自己走到书案前,把那些晾干的纸张拿起翻阅了起来。反正张郎也没说不让看,而且自己也不算偷瞧,自己是光明正大的看。
除了几封拜帖和附之求品鉴的文章,数量最多的就是书信。看字迹还是女子所写,直接翻到底页,果不其然正文结尾右下方写着慧娘顿首。看着信中那一口一个张郎,一字一句所蕴含的绵绵情意,赵盼儿想了想,忍了下去。索性眼不见为净,转头去看那几封拜帖附着的文章。
但看着半天,脑海中却不由得回想张泽会怎么回信,信中难道也是互诉衷肠。不不,不会的,张郎要是真的喜欢她就不会匆忙逃走,也不会来到钱塘,更不会被自己所救,我们才是天作之合,这样想着不由得开心了起来。
随意打量着手上的文章时,看到某句心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