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78章 给太子上上课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呵呵,老子有四百五十万积分了,还是发明创造好赚积分啊!但随即李正又奇怪了,系统送的制糖厂有个屁用啊?大唐难道还缺糖?

后来李正问了别人,才知道其实早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饴糖工艺。所谓饴糖,即是用稻米、大麦等食物提取出其中的糖分。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今天的麦芽糖。

礼记中就记载了子女给父母吃饴蜜的事情。但是早期,中国的这种制糖工艺还是比较粗陋的,味道也不是很好。

而另一种制糖方式,用甘蔗制糖——即蔗糖,则是在魏晋唐朝的时候才出现。唐太宗就曾派谴唐使前往印度求取制蔗糖技术。而根据季羡林的《糖史》则表明当时中国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蔗糖的做法,但是由于技术尚不纯熟,唐太宗遂派人去印度进一步求取“真经”。而令人讶异的是,不久后中国所做的糖就远超印度,“色味愈西域远甚”。大抵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经典范式。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唐代除了少数上层贵族能吃到蔗糖外,大部分平民还是以吃饴糖为主;而宋朝出现了大量的糖寮即制糖工坊,仍然以饴糖为主;明代蔗糖已大量生产销售普遍,但饴糖制品也占重要地位。甚至远销印日本、朝鲜等多国。唐朝时期糖一两价格贵则20文,贱则10文。石蜜价格约为 60文。(石蜜多指蔗糖)

蔗糖可通过脱色处理使制造出的白糖十分白净,脱色方法最早有鸭蛋蛋白的凝聚澄清法和黄泥浆的吸附脱色法。两种方法的发明时间接近,并均兴起于福建。“红糖”的原料也是甘蔗,其成分中的绝大部分都是蔗糖。较稠的糖浆冷却后会凝固成为固体块状的粗糖,也就是红糖砖。不论是红糖、黄糖、白糖、冰糖,起初的提炼方法都是一样的,之所以会成为不同颜色、形态的糖,原因在于最后精制与脱色的程度不同。

而系统送的制糖厂,生产的便是上面所说的白糖和冰糖等。

李正激动地手舞足蹈道:“靠,发财了,这可是白糖!”

就在李正庆幸自己又多了个制糖厂来赚钱的时候,李练英、王蒙、崔备、卢观这些囤积了大批食盐的家伙却懵了。

这天他们还是到了长安王宅商讨怎么把手里的盐给卖出去。

“怎么办!现在李世民不知道从哪里学会了制盐之法,每天都有大量的青盐售往长安,我那卖盐的商店现在已经无人问津了!”李练英惊慌失措地说。

“听说是那乐浪郡王献上的制盐之法,那厮还向李世民提供了两百万贯!”王蒙一脸怨恨地说。

崔备看看一个个无精打采、叫苦连天的样子,试探地问:“不如明天我们世家官员一起弹劾皇上和乐浪郡王与民争利!”

“怎么弹劾?十文一斗的青盐你也敢说与民争利,岂不说其它人,那魏老匹夫就能用口水喷死你,那家伙可是连李世民的面子都不给,还怕你这个世家!”卢观喝骂道。

最后,这几个世家也是被迫无奈地把盐通过一斗三四钱的价格卖给了关内道其它城池的贫民和那些渔户,这些贫民连平时连盐都吃不起,看到三四文一斗的盐也是趋之若鹜,渔户们更是拿这低价盐来腌制咸鱼了。

一些屠户们也有样学样,纷纷用超低价从世家手中买了大量食盐用来处理平时卖不掉的肉类,一时间长安城内的腌肉咸鱼便开始大量低价出售,让很多平时买不起肉的穷苦老百姓们也沾了沾荤腥。

世家们通过低价处理的方法把手里的盐卖光了,但是他们最后算了算账,一共亏了三百多万贯,就算是家大业大的五姓七望顿时也是元气大伤。

李世民看了看这几日的卖盐收入,一个原本一无是处的毒盐矿,除去成本,一天就能净赚个两百贯,那几十上百个呢?就算扣去分给李正三成利润,一年赚个五六百万贯一点问题也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当物理博士穿越成村民 纨绔皇子:震撼大唐一百年 灵气大宋 徐怀小说阅读免费 徐怀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亮剑:我只打硬仗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