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具体到一些小事上,苏过可能会犯错,但是在节奏上,他确实判断得很准。
进入夏季后,大宋又进入蚂蚁搬家的环节,一趟趟地往涿州和大同等地运送粮草物资,冬季休战的时候很多大件都不方便运送,趁现在辽人的心思都在中京城里,大宋开始拼命巩固所占的领土。
这种打法虽然不好看,但确实奏效。
游牧民族在攻城方面的劣势,不是招几个汉人工匠就能解决的。
相反在大宋,骑兵一直在稳步发展,最短板正在慢慢补上,而弓弩和火炮上面的优势,还一直在扩大。
所以现在所有人都看到了蚕食大辽的希望。
苏轼在留下了诸多治理黄河,减少泛滥的方案后,将都水监交给了任伯雨打理,自己则向朝廷申请致仕。
赵煦一直不肯批,他想让苏轼重回宰执行列,然后再致仕。
苏轼拒绝了,朝中早已没有他的位置,他也不是贪慕虚荣的人,这辈子官场混得够够的了,能在这个位置上退休,他已经很满意了。
苏过进宫帮着苏仙说话,最终赵煦还是同意了,下旨苏轼以太子少师致仕。
进宫谢恩,是苏过陪着父亲一起去的。
这是苏仙最后一次入宫了,致仕之后,他不会再掺和到朝局里,他可以写诗词文章、去各地旅游、吃天下美食,再也不用担心官场上的暗箭了。
苏轼走得很慢,六十五岁的他比预计中晚了五年才离休,不过看了看身边的儿子,他觉得是值得的。
苏过的成长远超他的预期,也许再过两年,苏辙也可以退休了,因为苏过不再需要长辈的庇护。
赵煦有些感伤,当年一怒就免了苏轼的右丞之职,近两年这位老人一直在黄河边上忙活,从来没有抱怨过,也没有提过什么要求。
苏过情绪也不高,虽然他是支持苏仙退休,好好安度晚年的,但想到苏轼在这一辈子混官场的经历,还是有点替他惋惜。
苏轼倒是很坦然,先躬身谢过赵煦,然后说道:“如今国势日盛,我也没什么可担忧的了,只希望官家保重身体。”
赵煦默然点头,他之前虽然尊重苏轼,但并不喜欢苏轼的性格和观念,如今皇帝做久了,见多了各式大臣,反而觉得苏轼和刚刚去世的范纯仁,更值得标榜。
这些人虽然保守,但不固执,他们真的能看到民间的疾苦,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
苏过在一旁发愣,也想到这里:大宋如果只是一点问题,这些人修修补补也许真就解决了,可一个破破烂烂的大宋,就只能用猛药唤醒了。
苏轼没有生在最适合他发挥政治能力的时代,但生在了一个让他成为苏东坡的时代。
对个人来说,这是个悲剧,但对文坛而言,这是一件莫大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