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345章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车,送他犀带,让他便宜行事,这份信任是非常少见的。这也看出,建文是将举国之兵全交给了李景隆,将大明国运和自己的命运完全押在了李景隆的身上。

李景隆本来有机会一战成功,完成名将的飞跃的。建文帝的南军,一开始在战争中是占据上风的。

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毕竟南军占据道德和伦理的高地,是出师有名的平叛,朱棣的北军是犯上做乱,是造反;南军集中了整个大明的力量,不是朱棣区区北京一个地方能够相比的。

所以李景隆很快就兵临北京城下,而此时的朱棣正在率军攻打大宁,并不在北京城中,北京城只留下儿子朱高炽防守。

这是李景隆拿下北京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事实上,在南军的强大攻势下,北京几个城门都已攻破,正当大将瞿能准备冲进北京城时,李景隆居然停止了进攻,理由是“候大军同进”。

李景隆的这个举动,被解释为“忌贤嫉能”,我看未必完全是这个原因。

他是大军主帅,拿下北京,功劳全是他的,他嫉什么贤妒什么能呢?不管由谁先冲进北京,都是他李景隆的胜利,李景隆总不可能亲自第一个冲进城吧?一定还有另外的原因的,我会在后面分析。

不过李景隆的嫉妒心还是有的,对于另一个名将盛庸在东昌取得的胜利,李景隆心中十分不平衡,在建文帝面前“忌庸等功,谗间之”,说明他是个气度狭隘的人,是不可能有大成就的。

北京城下,李景隆错失了良机,导致功败垂成。朱棣回师后,在北京城外的郑村坝大破李景隆的南军,北京城里的燕军也乘机夹攻,李景隆大败,弃军逃至德州。

遭遇这种莫明其妙的大败,建文帝不但不怪罪李景隆,反而认为是李景隆的权限不够,又将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所部全部交给李景隆指挥,让他手下的军队达到六十万之众,在白沟河与朱棣决战。

结果不用说,李景隆又是大败,建文的几十万大军又被他断送了。

李景隆无能误国,激起了朝中许多人的反对。黄子澄就说他“出师观望,怀二心”,练子宁在朝堂大哭道“坏陛下事者,此贼也,请诛之!”

神奇的是,朱允炆却始终不治李景隆的罪,还对他抱有天真的幻想,将南京的城防全部交给李景隆,这种盲目的信任,也不知道是搭错了哪根筋。(反正后人看来就是脑袋短路了)

靖难之役后期,朱棣兵临南京城下,城中尚有二十万兵士,粮草充足,南京城墙又是沈万三出资修建的,城高垒深,很难攻克。

当时全国各地勤王的兵马也在不断涌向南京,形势并非不可逆转。燕军孤军深入,粮草不继,也无必胜之道。但李景隆迫不及待的打开南京城门,放燕军入城,结果建文帝自焚身亡,江山易主。

李景隆投降后,被朱棣列为第一功臣,封为左柱国,太子太师,光禄大夫,仍袭曹国公之爵,甚至超过了朱棣手下第一大将朱能,其中原因颇值玩味。

按常理来说,朱棣没有这样做的理由,李景隆是敌方统帅,就算投降有功,也不可能超过为他出生入死的亲信大将。那么李景隆还有什么其他功劳吗?

我认为李景隆就是朱棣的内奸,否则这一切都无法解释。当时的内奸并不只有李景隆一个,驸马王宁、徐达的儿子徐增寿都是内奸。只是李景隆当内奸的危害最大,直接将江山送给了朱棣。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先是启用老将耿炳文,但耿炳文擅长防守,不擅进攻,不是朱棣的对手,建文帝这才启用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李景隆。

李景隆在靖难中的表现,破绽百出。如果不是能力问题,那就一定是立场问题。

建文帝这边,并不是没有良将,平安、盛庸、瞿能都是大将之才,可是在李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唐:我爹是保镖头子 重铸山河 辽东百户,只手遮明 大宋的天空 拽妃:王爷别太狠 混在新宋当保安 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