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345章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吧】地址:www.xiaoshuob.cc

隆的乱指挥和打压之下,根本无法施展,数十万大军就这样灰飞烟灭,导致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神奇的是建文帝那句“勿伤吾叔”,让朱棣开了挂,作战更是英勇无比)

朱棣在战后总结了南军失败的五个原因:军纪不严,将士不同心;对北方环境不适应,后勤保障不足;贪功求胜,贸然轻进;刚愎自用,不听忠言;嫉贤妒能,任用小人。

这五个原因,都是李景隆的责任。最搞笑的是,李景隆一遇到形势不妙,马上丢下大军逃跑,丝毫不管大军的死活。主帅逃了,部队当然群龙无首,一溃千里。这就是为什么朱棣总能以少胜多的原因。

建文帝为什么这么盲目的信任李景隆,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说法。(很神奇,建文帝的这种盲目信任)

有人说是建文心软,他连朱棣都舍不得杀掉,要求不能让自己背上杀叔叔的罪名,是个不折不扣的糊涂蛋。正是建文帝的识人不明,重用李景隆,最终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朱棣当上皇帝后,李景隆因为“默相事机之功”成为第一功臣,这个“默相事机”是什么意思呢?按照现在普遍的解读,就是李景隆一直在寻找时机,暗中帮朱棣的忙!

这真有意思。建文的统帅,居然是个间谍。那些不停的失败和最后投降,都是“默相事机”的结果,怪不得朱棣能在实力和道义都不占优的情况下,三年内咸鱼翻身,实现逆袭了。

我们从后来李景隆的表现,也可以倒推一下。如果他不是内奸,朱棣当皇帝后,做为败军之将,应该是要夹着尾巴做人的。

但李景隆居然“居功自傲”,“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又强占百姓的土地,蓄养数百奴仆,表现得十分猖獗。

这证明李景隆自恃有功,有恃无恐。他能恃什么功?不就是配合朱棣,断送了朱允炆的几十万大军和江山吗?

朱棣并不是什么仁慈的主,按说臣子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就算有十个脑袋也得砍了。

但是朱棣始终没有杀李景隆,只褫夺爵位,抄没家产,将李景隆软禁起来。当时建文帝手下投降朱棣的旧臣很多都被朱棣杀掉,朱棣的同母弟弟周王朱橚亲自在朱棣面前告发李景隆,要求哥哥严惩,朱棣也没舍得杀他,这一定是朱棣之前与李景隆达成了某种交易,所以朱棣才对李景隆网开一面,多有包容。

李景隆虽然出卖了建文帝,但也没有得到什么好报。他被朱棣软禁在家,虽然活到了永乐末期,但也与囚犯无异,过着没有自由的行尸走肉的日子。

背叛者没有好下场,这是历史的规律,李景隆也跑不出这个规律。

燕王朱棣举兵靖难之后,接连拿下通州、蓟州、遵化、密云等地区。

此时朱允炆并没有特别慌张,他放眼望去,目前能够挂帅出征的开国名将里,只剩下以防守出名的耿炳文了,所以便让他带兵去平定叛乱。

结果在真定一战,耿炳文被打得大败而归,只能放弃进攻,龟缩在城内,正准备发挥自己的防守才能时,远在南京城的朱允炆觉得他太怂了,便让年轻且富有朝气的李景隆前去换帅。

在出征之前,朱允炆亲自到江边给李景隆送行,用的是“捧毂推轮”这样的隆重大礼,还给了他便宜行事的大权。

朱棣这边在得知李景隆挂帅出征之后,大为惊喜,他根本就没有将这个在金窝子里长大的将二代放在眼里,认为他骄傲自大,又没有真正的才能,根本就不足为惧。

当李景隆领着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北伐的时候,朱棣却直接带着精锐人马援救永平,后又奔袭大宁。

李景隆闻讯,想要来一招“围魏救赵”,率军直扑北平。当时,留守北平的只有一万多老弱病残的兵,但在世子朱高炽的带动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唐:我爹是保镖头子 重铸山河 辽东百户,只手遮明 大宋的天空 拽妃:王爷别太狠 混在新宋当保安 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